姓名學-堂號堂聯(三)
堂號根源
六桂堂
根據【翁氏族譜】記載:唐代進士「翁軒」任閩州刺史,遂定居於福建莆田竹嘯莊。至宋朝初年裔孫「翁乾度」居泉州,生子六人,分姓為:翁、江、汪、方、龔、洪六氏。之後兄弟六人都考上進士,在當時得『六桂聯芳』之譽,且子孫繁衍遍及閩粵,後來這些家族的宗祠都用『六桂』為堂號。表示雖然姓氏各異,但追本溯源都是翁姓家族的後裔,因此在台灣這六個姓的家族成員一般是不可以聯姻的。
西河堂
根據【林氏族譜】記載:林姓家族屬西河堂者皆源出西河(今豫北淇河之西,故稱西河),在台灣林姓是大姓也是大家族,目前林姓仍然掌握許多台灣的土地及經濟命脈。
延陵堂
根據【吳氏族譜】記載:吳姓乃尊周朝時吳國始祖「太伯」為本氏祖先,歷史記載太伯有讓位給兄弟的美德,所以吳姓除了有郡望的延陵堂外,還有『讓德堂』、『種德堂』等堂號。各位可能還記得當年吳伯雄先生與宋楚瑜先生在國民黨內角逐競選台灣省長時,吳伯雄先生在媒體面前稱縱然玉山消失也要競選到底,後來經李前總統面見吳伯雄父親後,情況急轉直下,只好宣佈退出國民黨兄弟相爭的局面成全宋楚瑜,或許此乃吳氏祖先遺留之美德吧!
四知堂
根據【弘農楊姓】記載:以四知堂為稱者,典故出自東漢時有『關西孔子』之稱的「楊震」。楊震赴東萊任太守時,途經昌邑,昌邑令王密深夜懷金行賄,說是「暮夜無知者」,楊震正色道: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後來子孫為紀念先祖的高功亮節,乃用四知告誡子孫,因此四知堂一直延續下來至今。
大樹堂
根據【馮氏祖譜】記載:以大樹堂為稱者,典故出自東漢初年馮?輔佐光武帝劉秀統一天下後,居功不傲,常獨處大樹底下,軍中號稱他為【大樹將軍】。因此他的後代皆以大樹堂為榮。另外與大樹堂有同樣情形者如:『王姓』的【三槐堂】。「范姓」的【麥舟堂】等皆屬此類。
伏波堂
根據【馬姓祖譜】記載:因先祖東漢人「馬援」為伏波將軍。後世以先祖官名稱之。
香山堂
根據【白姓祖譜】記載:因先祖唐朝大詩人「白居易」號「香山居士」,後世便以香山堂名稱之。
五知堂
根據【任氏祖譜】記載:五知乃;知恩、知道、知命、知足、知幸,其目的乃突顯家族安份守己的價值觀。
堂聯根源
【贈梅世澤,懷橘家聲】
此乃「陸姓」家族的專屬。上句點出六朝時「陸凱」寫給「范曄」的『贈梅詩』: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其意在標榜一個「友」字。下句點出三國志,陸續傳:陸續年六歲,于九江見袁術。術出橘,續懷三枚去,拜辭,墮地。術謂曰:陸郎作賓客而懷橘乎?續跪答曰:欲歸遺母。術大奇之。其意在突顯一個孝字,連結起來即為:孝悌友愛。**
【三槐門第】
此乃「王姓」家族的的專屬。典故為『宋史;王旦傳』:王祐手植三槐于庭曰:吾之後世必有為三公者。「周禮,秋官、朝士」:面三槐,三公為焉。後人便以三槐作三公代稱,此其所以志也。後「王祐」次子「王旦」果為宰相。**
以上槪略簡介有關堂號及堂聯的出處與網友共享。